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炜
(相关资料图)
通讯员 詹苹苹
来大美越秀,感受“非遗”保护传承结出累累硕果。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6月9日获悉,6月10日,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指导,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越秀区教育局等单位主办的“越赏非遗 秀美新彩”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将正式启动。
据介绍,活动以非遗展览、展演、体验、培训、比赛等形式,庆祝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通过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等形式,把非遗带到市民群众的身边,让市民群众在购物、游赏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传承在校园,注入“新活力”
通草画日前被列入广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启动仪式现场,越秀区特举办“赏通草画意颂广州故事”青少年通草画作品展,并同时启动2023年“诗响南粤越美广州”通草画美术作品大赛。依托越秀教育的新时代美育平台,将红色教育、广府文化、湾区故事、诗词文化等内容融入非遗通草画传承教育中,使非遗与美育、德育相结合,讲好讲活广州越秀故事。该项目也是越秀区助推广州“诗词之都”打造、建设“诗词之区”、深化“诗享越秀”品牌的重要举措。
从古至今,广府诗词与通草画传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它们都是记录各种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的载体,包括民间传统习俗、仪式等,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湾区人民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传承推广诗词,为当代通草画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让大众沉浸式赏诗词之美、享读诗之乐。
值得一提的是,启动仪式现场还邀请了越秀区启智学校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的特需学生现场展示通草画制作过程。他们是非遗通草画保护单位越秀区少年宫开设的“非遗进校园”创意课程孵化的师生。非遗通草画主讲教师、学校艺术教师共同成立了这一课程的开发团队,为特需人士创建无障碍的学习环境,提供非遗传承的培训、教育、实践等多种服务,帮助他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解决就业问题。
越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市民通过我们的展览,可感受越秀区作为广东省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如何致力于对接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将非遗传承引入校园教育、特殊教育中,通过开设非遗课程、举办研学活动、编印《非遗玩家》系列丛书、开展教师培训等形式,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和认知,促进非遗传承的继承和发展,为非遗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介绍,“赏通草画意颂广州故事”青少年通草画作品展于6月10日—16日在越秀区文化馆举行,展出超过150幅优秀师生通草画作品,包含写实、写意、卡通等技法绘画的通草水彩画、通草版画、通草手工立体作品,以革命故事、广府文化、湾区见闻等为主题,讲述着新时代的中国故事。2023年“诗响南粤越美广州”通草画美术作品大赛则从6月11日起面向社会征稿,有兴趣参赛的中小学、少年宫、职业学校以及大学师生可拨打020-87695534向越秀区少年宫咨询活动细节。
景区造平台,延续“生命力”
6月12日,一场“客家山歌墟”将在越秀公园举行。这是由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机关党委、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广州市越秀公园、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的“深化非遗保护理念 展示越秀保护经验”2023年越秀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暨广州客家山歌在社区展演活动,邀请全市老年、中年、青年、少年的广州客家山歌传承人群共聚一堂,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别具特色的文化盛宴。
广州越秀公园是4A级旅游景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其中每月12日举行的客家山歌墟更是该公园的一大特色,承载了越秀公园与客家文化的深厚渊源。作为广州地区客家山歌的重要传承地,越秀公园客家山歌墟印证了小北客家人社群在广州历史中的辉煌与繁盛。小北客家人是广州地区的一个重要客家群体,大量客家人在清末迁至越秀区小北、南关一带,他们在广州城市建设、发展与繁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唱于山间田野的山歌,因此进入了城市的公园和广场,自发形成山歌墟。
客家山歌作为小北客家人的文化瑰宝,将客家人的生活、劳动和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越秀公园客家山歌墟则成为了这一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吸引着众多客家乡亲、市民、游客前来欣赏、学习和传承,包括不少来自东莞、龙门、江西、广西、福建及港、澳、台等地的客家山歌爱好者,还有回国省亲的客家华侨。
越秀公园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越秀公园致力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景区的建设与运营中。依托越秀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广州城市公园展览馆、北秀湖舞台、东秀湖舞台等场所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越秀山故事相关活动,如‘我在越秀玩非遗’、广州非遗开放日等,让游客了解广州客家山歌、越秀山故事等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和传承方式,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本次客家山歌墟活动在越秀公园小天使舞台举行,邀请越秀区在2022年—2023年面向全市各区的客家山歌艺术团队、传承人群以及大学、小学师生举办社区培训课程孵化的学员,以及广州客家山歌传唱团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演出,内容涵盖了过山拉调、沉香调、四句板等多个广州原生态客家山歌唱腔,以及现代创编的新山歌《山歌悠悠》等。主办方诚邀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本次活动,重温和见证广州越秀公园客家山歌墟的盛况,感受文化与自然共融,畅享非遗之旅。
走进中轴线,创新“驱动力”
广州的六月天气炎热,市民和游客参加完客家山歌墟,可沿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一路南下,游走至位于中山四路的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一边休整一边观看“叹世界,唞‘夏’凉”展览。
该展览以IP形象广府人“花花六六”为主角,讲述他们在旅途中的非遗见闻,感受“行花街、叹世界”的收获。此外,还可以参与端午假期(6月22—23日)的“我在越秀玩非遗”体验活动,与广州饼印制作技艺、剪影艺术、广州公仔纸、剪纸、竹编等项目的艺人、大师进行互动,集满一本属于自己的“非遗花街”纪念护照。
市民游客还可在6月18日—30日期间,来到位于文明路的广州工人文化宫,参观“径寸之木” 广州榄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曾昭鸿从艺50周年作品展,通过广州榄雕历史、制作工具、曾昭鸿从艺道路、榄雕文创等内容,感受和学习中国工匠精神与榄雕艺术的文化价值。
此外,越秀区作为“美好生活 非遗同行”广州非遗开放日分会场,还向各保护单位和传承群体发起倡议,举办11场非遗体验活动,欢迎市民、游客参与,共享广州非遗美好生活。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供图
责编 | 严艺文
校对 | 桂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