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5月16日电 5月15日,"2023全国无幽日《我国12万人幽门螺杆菌筛查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应用粪便Hp核酸检测技术的"全国防幽耐药地图"科研项目同步启动。
江苏省泰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港区委书记叶冬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组长周丽雅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副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蔚虹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教授,国家卫健委"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早诊培训项目"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教授,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杨斌教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副总编辑王君平,中国遗传学会生物产业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春香博士亲临现场或以视频致辞方式出席活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胃癌的发病数量与死亡数量在恶性肿瘤排行榜中均位列第三位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的 I类致癌因子 ,明确致癌物 。2022年最新发布的一项meta分析发现,我国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约为44.2%,全国约共有5.89亿人感染 。
周丽雅教授表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最理想效果,是一次根除成功。而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却像"拦路虎",会导致根除治疗失败。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甚至发生二重、三重或更多重耐药 。江苏省泰州市的"健康惠民一号工程",对区域内12万居民开展了Hp感染与耐药调查,打造了区域Hp筛查的样板,在国内也是首创。
"幽门螺杆菌其实是人类的"老熟人",与人类共存了几万年。"田艳涛教授表示,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公认预防胃癌最为重要的可控手段。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预防胃癌的关口前移至Hp的筛查诊断与根治上,是我们打败幽门螺杆菌这种"万年老病菌"的可靠办法。
本次发布的《我国12万人幽门螺杆菌筛查报告》(下简称"报告"),基于江苏省泰州市"健康惠民一号工程"的筛查检测结果,是国内首次通过粪便Hp核酸检测技术开展的大规模人群Hp感染与耐药情况调查。
报告显示,受检的12W人群整体阳性率为40.11%。与今年李兆申院士、杜奕奇教授团队在《Gut》上最新发表的中国万家居民幽门螺杆菌筛查项目结果中,普通人群的Hp平均个体感染率40.66% 相近;
分析人群年龄分层的阳性率情况可见,10岁以下阳性率17.45%,11-20岁阳性率为27.03%提示生活在家庭场景下的未成年人的感染率持续上升;从21岁开始,阳性率显著上升至39.81%,30-70岁各年龄段的阳性率在39%-44%之间,提示普通人从步入社会开始,就应该重视Hp检测治疗,及分餐等生活方式的养成。
在耐药率方面,总体人群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53.77%,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51.57%。这一数据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耐药率:《中国幽门螺杆菌原发性抗生素耐药性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显示,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在2016-2020年达到34%。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在2016-2020年上升到35% 。
报告还显示,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为7.70%,高于《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陈述的呋喃唑酮0-1%的耐药率。
据了解,"健康惠民一号工程"由江苏省泰州市政府牵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组织实施,在全国率先发起并落地实施12万人份粪便Hp核酸筛查。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技术支持。
Hp作为一种可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的致病菌,还可导致的消化系统内/外的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缺乏症等iv。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提出,家庭成员共同治疗可阻断Hp在家庭中的传播,有助于减少根除后的再感染。《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 年)》指出,儿童在家庭内部被感染主要发生在12岁前 。父母均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子女感染率为69.34% 。
田艳涛教授指出:"筛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每一个家长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生在成年后的相对较少。"
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观察发现,在高达4%-10%的儿童、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胃黏膜组织中发现了病理性癌前病变。提示我们在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儿童和青少年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早、更普遍 。
"有儿童的家庭,成人是应该检测的。"张凯教授表示,重视以家庭为单位防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理念,如果我们的下一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降到10%左右,当他们到了50岁以后的胃癌高发年龄阶段,我们国家整体的胃癌发病率一定会降低。
【责任编辑:刘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