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 内容页

要闻速递:阴符经褚遂良_阴符经

2023-05-06 06:01:53 互联网

1、原文:《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2、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资料图)

3、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

4、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5、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6、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7、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8、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9、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10、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11、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12、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13、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

14、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15、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16、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17、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18、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

19、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20、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21、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22、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23、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24、天之无恩而大恩生。

25、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26、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27、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28、禽之制在炁。

29、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30、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31、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32、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33、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34、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35、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36、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37、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

38、律历所不能契。

39、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40、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41、译文:看上天运行的轨迹,做上天赋予的使命,(万事万物的奥妙)就尽了。

42、天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看见的人会昌盛。

43、五行在心中体会,施行合天的行动。

44、这样,宇宙虽大,仍在一掌之中(天地都来一掌中),千变万化,不出一身之外(人身为一小天地)。

45、上天之性是人的根本,人心却是诈伪。

46、所以要以上天之道来定人心。

47、上天若出现五行相克,就会使星宿移位;大地若出现五行相克,就会使龙蛇飞腾;人体内若出现五行相克,就能使小天地颠倒。

48、倘若人能顺应自然而同时发生五行相克,就能使各种变化稳定下来。

49、人性虽有巧有拙,却可以隐藏起来。

50、九窍是否沾惹外邪,关键在于耳、目、口三窍之动静。

51、三窍动则犹如木头着火,灾祸发生必被攻克;如x有奸邪,时间一到必致溃亡。

52、懂得如此修炼,称为圣人。

53、生死循环,道的理论。

54、万物顺应天地之规律而自然生长;人利用万物而富足;万物依靠人而昌盛。

55、只要天地、万物与人之间各得其宜,那么它们就会安定下来。

56、所以说:休养要遵循时令,身体才会得到调理;行动要把握时机,万物才会变得安定。

57、人们只懂得“盗”的神妙莫测而以为神(世人只知偷盗不被查觉,谓之‘神’),却不知“盗”不神妙莫测才是最神妙莫测的(却不知顺天地、万物之规律而公开盗之,方为‘神’)。

58、要知道,太阳与月亮各有规律,大与小都有定规,只有懂得这些道理,才会有大功产生,才会有神明护佑。

59、这些“盗”的机巧是天下之人所不能见、所不能知的。

60、有悟性的人得到它,就会躬行(能顺应自然);无悟性的人得到它,却会丧命(因违法偷盗)。

61、眼盲者善长听,耳聋者善长看。

62、(因此,如果能)断绝或助利其一(或眼或耳),就会增强十倍之能力;如果能每天断绝耳、目、口(勿听、勿视、勿言),就会增强万倍之能力。

63、心因万物而躁生,因万物而寂灭,关键在于眼。

64、(要知道,)上天不施恩德(无声无言),(因)而能产生大恩德;(而)响雷暴风(指外物)只会使万物发生骚动。

65、至乐在于知足,至静在于无私。

66、上天因无恩而至私,故能大恩而至公(施惠于万物)。

67、统摄的法式在于调和其气。

68、生为死之根源,死为生之根源。

69、利因害而生,害亦因利而生。

70、愚昧之人常以懂得天地之准则为智慧,我却以遵循时令、洞悉外物为聪明;俗人以欺诈为智慧,我却不以欺诈为聪明;俗人以奇异为智慧,我却不以奇异为聪明。

71、所以说:(以欺诈与奇异行事,)如水入火,自取灭亡。

72、自然之道为静,所以能生天地万物。

73、天地的运行遵循自然,所以能使阴阳相胜。

74、阴阳相胜相生,则变化和谐。

75、所以,圣人懂得自然之道不可违背,因而制订了各种法则。

76、然而,至静之道是乐律和历法所不能契合的。

77、于是就有了奇妙的《易》,它产生了各种象征,是以八种卦象为本,并贯以六十甲子,来演化种种玄机的。

78、这样一来,阴阳循环相生也就能很清楚地蕴涵于各种象征之中了。

79、”扩展资料关于《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

80、经文很短,共有400余字;但据一般说,从“观天之道”起,至“我以时物文理哲”为止,是它的原文,仅300余字,所以《悟真篇》云:“阴符宝字逾三百。

81、”自“我以时物文理哲”以下100余字,说是后人增补,但这一段文字,是宋代以来即已经有了的,如朱熹在注《阴符经》时,即非常赞赏其中的“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几句话,他说:“四句说得极妙”。

82、又说:“浸字下得最好”。

83、也有人说:这一段最早见于柳公权书《阴符》(《宣和书谱》有唐柳公权书《阴符经》),如《黄帝阴符经注解》引高氏《纬略》说:“蔡端明云:柳书《阴符经》之最精者,善藏笔锋”。

84、那么,应当更早了。

85、至于它究竟是多少字?因为各家传本不同,我们也不能肯定。

86、它的内容,各家看法并不一致,悬殊很大。

87、有的认为它是谈道家修养方法的书,但其中又有谈“道”和谈“丹”之分;有的认为它是纵横家的书,所谈都是权谋术数;也有人认为它是兵家的书。

88、比较来说,以第一种看法为多,因为在《阴符经》上篇中是很清楚地说出“知之修炼是谓圣人”。

89、可见它的宗旨所在,是说道家的修养方法,主要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并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也就是掌握了长生久视的自主之权。

90、宋代的学者,像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他们都很喜欢《阴符经》,对这一部书十分推重。

91、但当时也有一些学者则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如黄震说:“经以符言.既异矣;符以阴言,尤异矣”。

92、又说它“言用兵而不能明其所以用兵,言修炼而不能明其所以修炼,言鬼神而不能明其所以鬼神,盖异端之士掇拾异说而本无所定见者,此其所以为阴符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阴符经。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激扬青春丨数字时代的中国新青年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热点聚焦